脚肿如脱,气绝于下也。盖脾主为胃行津液,此以胃强脾弱,约束津液,不能四布,但输膀胱,致小便数而大便坚也。
今欲嚏而不能嚏,是阳欲出而复留,阴气盛也,故知腹沈明宗曰:此脾经受寒现证也。脉浮而数,浮为风,数为「热」〔虚风为热虚为寒〕,风「热」〔虚〕相搏,则洒淅数为虚之「虚」字,应是「热」字。
经曰:缓者胃气有余,有余为实,故云:缓者胃气实。此亦前不可发汗之条。
若正不胜邪,阴阳俱逆,荣卫不通,脾气孤弱,不能散精,五液注下,下焦不阖,里急坠痛,沈亮宸曰:伤寒之证,转热即佳,故少阴、厥阴,皆以发热而愈,而凡下脓血与痈脓皆非死证。其人□□汗出,发「热」〔作〕有时,头痛,心下痞□满,引□下痛,干呕短气,汗出不恶寒者,此表解里未和也,下利之「下」字,当是「不」字,若是「下」字,岂有上呕下利而用十枣汤峻剂攻之之理乎?
若能兼见缓迟平脉,斯为阴阳相抱,荣卫相和,始名曰强。 邪在于络,则为病肌肤,麻木不仁也;邪在于经,则为病身肢偏重,喎斜不遂也;邪入于府,则为病九窍闭不识人也;邪入于藏,则为病舌瘖难言唇缓吐涎也。
头痛目黄者,若下之,则目闭。 邪在上焦,则吐而不利;在下焦,则利而不吐;在中焦,必既吐且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