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5]从五处后行一寸五分,承光穴也。其长短阔狭,量病势用之。
<1>皆用手法,循其上下前后之筋,令得调顺,摩按其受伤骨缝,令得 <2>再将小杉板周围逼定,外用白布缠之。石决明一两 人参二两 生地黄二两 桔梗一两 车前子一两 茺蔚子二 两 白芍药一两 细辛半两 大黄三钱 右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桐子大,空心茶清送下三钱。
[17]从巨骨穴循颈,缺盆上直行扶突下一寸,天鼎穴也。亦有虚而便燥者,如风秘则便燥,血分枯燥则便涩。
若伤口大者,不能外缝,以陀僧膏护贴,候自溃脓,即按溃疡门治法。[2]针三分,留三呼,灸五壮。
此当两股之中横骨两头之处,俗名髀缝。[18]此内障二十四证之总名也,须当一一分辨明白,以施治也。
按、方剂:[1]六君子汤方见胸腹痛闷 [2]十全大补汤方见瘀血泛注伤损之证,大便秘结: [1]若因大肠血虚火炽者,用四物汤送润肠丸,或以猪胆汁导之。[3]此穴三十外方可灸,不尔反生疾。